天坑

是喀斯特地区地表水流入地下河或地下溶洞的通道,其开口在地表。落水洞多分布于较陡的坡地两侧和盆地、洼地底部,也是流水沿裂隙侵蚀的产物。宽度很少超过10 m,深可达数十至数百米。广西、重庆及川南地区称之为“天坑”,一般称竖井。落水洞的形状有垂直的、倾斜的和弯曲的,深度比宽度大得多。落水洞的形态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裂隙状落水洞,形态狭长,它沿岩石原来的裂隙向地下延伸,呈倾斜状、弯曲状。另一种是井状落水洞,它的深度和宽度都较大,呈垂直状,在洞口可以直接见到地下河水面。《游记》中记载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落水洞,如湖南茶陵东岭,“岭头多漩涡成潭,如釜之仰,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,或深或浅,或不见其底,是为九十九井。”这是井状落水洞。徐霞客还进一步指出了这种落水洞形成的原因,“始知是山下皆石骨玲珑,上透一窍,辄水捣成井。”在广西崇左县青莲山,“有深悬平畴中,下陷如阱,上开线峡,南北横裂,中跨一石如桥,界而为两,其南有磴,可循而下”,这是裂隙状落水洞。

返回